close
前言:因為研究潛意識而發現了朗格教授的研究。在這篇文章中,我看見了一件事:我們相信什麼,就會成為什麼! 所以,你相信自己值得美好的生活嗎?相信自己可以永保年輕活力健康嗎?還是,你相信人就是會老而病?或者相信人就是來受苦的? 你有想過自己一直以來的想法與信念,到底讓自己成為了怎樣的人?過怎樣的生活嗎? 我認為朗格的研究非常有趣,可以提醒大家去探詢一下內心根深蒂固的想法到底為自己帶來了怎樣的人生? 只有去問自己,去推翻那些限制性信念、被灌輸的觀念,你才有機會過上和現在不一樣的生活喔! Claire
可能心理學
「時光無法倒回。每個人都會老去,青春逐漸被歲月腐蝕成記憶。慢性疾病的警鐘已經敲響,我們的健康和力量都在消退。一旦疾病纏身,我們將自己交給現代醫學,祈求最好的結果。在歲月面前,我們無能為力,唯有平靜地接受命運。但是,果真如此嗎?」
在《逆時針》的序言中,心理學家 艾倫.朗格這樣寫道。
朗格教授今年63歲,是第一位在哈佛大學心理學系獲得教授席位的女性。在美國心理學界,她是一個異類。朗格教授用一詞之差來解釋她的研究與傳統心理學之間的差異:傳統心理學研究的是「什麼」,而她研究的是「可能是什麼」(could be)。
她將自己的研究稱為「可能性心理學」,不是描述普遍的真相,而是尋找個別的可能性。
心念:一種與歲月對抗的力量
朗格教授熱愛網球。年輕的時候,她摔斷了腳踝,醫生說她從此會瘸腿,再也不能打網球了。但現在她雙腿健康,仍然在打網球。30多年「可能性心理學」的實踐,使這位心理學家將身體和心靈的控制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度過了一段非凡的歲月。她覺得世上沒有什麼東西是她不敢嘗試的。當別人告訴她「不」的時候,她一定會反問一句「為什麼不?」她50多歲開始畫畫,畫她的朋友和狗。她不從素描的基本技巧學起,而是讓線條引導自己,關注當下的體驗與愉悅。現在她的畫正在紐約最好的畫廊里展出。
什麼是心念?
「可能性心理學」的第一個假設是:我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或者能變成什麼,一切皆有可能。
所謂的「心念」(Mindfulness),在她的學術生涯中,這是一個核心概念。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心念」其實是一種很簡單的實踐——留意新事物,積極尋找差異。無論是關於你自己的,還是關於周邊環境的,無論這個新事物看上去很傻,或是很聰明,只要它是新的,是不一樣的,就會將你置於「當下」的狀態,讓你對人和環境重新敏感起來,向新的可能性敞開,形成新的視角。而那些我們多年來稱之為「智慧」的東西也會變得可疑起來——事實上,在她看來,世上沒有什麼是不能置疑的。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只使用了很小一部分潛力。只有在某種建設性的壓力或某種特殊的場景下,比如偉大的愛,宗教熱忱,或勇氣之戰——人們才可能去拓展自己創造力的深度和廣度,發掘沈睡在我們內心巨大的生命能量。」
在朗格教授看來,人類的潛能很大程度上是被「無意識狀態」(Mindless)抑制了,「一旦你相信某件事情是絕對不可能的,那你就不會愚蠢到要去嘗試。但如果你意識到,這個結論並非對所有人都適用,就開啓了一個可能性的空間」。
「因此,訓練”心念"的第一要義是接受"不確定性"。」朗格教授說,「當你對某件事情不確定的時候,你會留意到問題和差異,你會向可能性敞開,創造可能性……反之,如果你對某件事情很確定,就很容易陷入單一化思維,不再關注那些可能與之相反的信息。」
「現代人應該對"不確定性"有更健康的尊重。」她說,「"不確定性"才是現實世界的本質狀態。現實從來不是靜止的,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的是完全不同的結果。」
一旦我們看清自己是如何自我束縛在文化、範疇、語言和思維模式的陷阱里,就會發現,人生中我們可以控制的部分,包括健康和快樂,其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返老還童的可能性
「衰老是一個被灌輸的概念。」朗格教授說,「老年人的虛弱、無助、多病,常常是一種習得性無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過程。」
身心二元論
艾倫.朗格教授是一位卓越的實驗心理學家。一方面,她設計各種實驗,將人類思維中的盲點、慣性、自動化的愚蠢給戲劇化了,另一方面,她的實驗越來越明晰地指向人的意念(Mind)對身體(Body)的強大影響力。
更多閱讀:
Ellen Langer專訪: http://www.superconsciousness.com/topics/health/aging-reverse-counterclockwise-study
Wiki: http://en.wikipedia.org/wiki/Ellen_Langer
好書介紹:<逆時針:哈佛教授教你重返最佳狀態>:http://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469473&page
在《逆時針》的序言中,心理學家 艾倫.朗格這樣寫道。
朗格教授今年63歲,是第一位在哈佛大學心理學系獲得教授席位的女性。在美國心理學界,她是一個異類。朗格教授用一詞之差來解釋她的研究與傳統心理學之間的差異:傳統心理學研究的是「什麼」,而她研究的是「可能是什麼」(could be)。
她將自己的研究稱為「可能性心理學」,不是描述普遍的真相,而是尋找個別的可能性。
心念:一種與歲月對抗的力量
朗格教授熱愛網球。年輕的時候,她摔斷了腳踝,醫生說她從此會瘸腿,再也不能打網球了。但現在她雙腿健康,仍然在打網球。30多年「可能性心理學」的實踐,使這位心理學家將身體和心靈的控制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度過了一段非凡的歲月。她覺得世上沒有什麼東西是她不敢嘗試的。當別人告訴她「不」的時候,她一定會反問一句「為什麼不?」她50多歲開始畫畫,畫她的朋友和狗。她不從素描的基本技巧學起,而是讓線條引導自己,關注當下的體驗與愉悅。現在她的畫正在紐約最好的畫廊里展出。
什麼是心念?
「可能性心理學」的第一個假設是:我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或者能變成什麼,一切皆有可能。
所謂的「心念」(Mindfulness),在她的學術生涯中,這是一個核心概念。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心念」其實是一種很簡單的實踐——留意新事物,積極尋找差異。無論是關於你自己的,還是關於周邊環境的,無論這個新事物看上去很傻,或是很聰明,只要它是新的,是不一樣的,就會將你置於「當下」的狀態,讓你對人和環境重新敏感起來,向新的可能性敞開,形成新的視角。而那些我們多年來稱之為「智慧」的東西也會變得可疑起來——事實上,在她看來,世上沒有什麼是不能置疑的。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只使用了很小一部分潛力。只有在某種建設性的壓力或某種特殊的場景下,比如偉大的愛,宗教熱忱,或勇氣之戰——人們才可能去拓展自己創造力的深度和廣度,發掘沈睡在我們內心巨大的生命能量。」
在朗格教授看來,人類的潛能很大程度上是被「無意識狀態」(Mindless)抑制了,「一旦你相信某件事情是絕對不可能的,那你就不會愚蠢到要去嘗試。但如果你意識到,這個結論並非對所有人都適用,就開啓了一個可能性的空間」。
「因此,訓練”心念"的第一要義是接受"不確定性"。」朗格教授說,「當你對某件事情不確定的時候,你會留意到問題和差異,你會向可能性敞開,創造可能性……反之,如果你對某件事情很確定,就很容易陷入單一化思維,不再關注那些可能與之相反的信息。」
「現代人應該對"不確定性"有更健康的尊重。」她說,「"不確定性"才是現實世界的本質狀態。現實從來不是靜止的,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的是完全不同的結果。」
一旦我們看清自己是如何自我束縛在文化、範疇、語言和思維模式的陷阱里,就會發現,人生中我們可以控制的部分,包括健康和快樂,其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返老還童的可能性
「衰老是一個被灌輸的概念。」朗格教授說,「老年人的虛弱、無助、多病,常常是一種習得性無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過程。」
身心二元論
艾倫.朗格教授是一位卓越的實驗心理學家。一方面,她設計各種實驗,將人類思維中的盲點、慣性、自動化的愚蠢給戲劇化了,另一方面,她的實驗越來越明晰地指向人的意念(Mind)對身體(Body)的強大影響力。
更多閱讀:
Ellen Langer專訪: http://www.superconsciousness.com/topics/health/aging-reverse-counterclockwise-study
Wiki: http://en.wikipedia.org/wiki/Ellen_Langer
好書介紹:<逆時針:哈佛教授教你重返最佳狀態>:http://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469473&page
Claire Chiu
量子催眠師/OMNI催眠師
SRT執行師/ SpR諮詢師
合一大學訓練師/ 合一覺醒者
擴大療癒一階導師
般尼克療癒
Line ID: claire816
WeChat ID:claireSRT
Email: jouage@gmail.com
FB: 靈魂心旅程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